Logo

大马华商让华文教育国际化,华人求学花费减少75%!

万事通教育发布 - Aug , 08 , 2022      浏览量:

在马来西亚教育界,陈友信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


从马来西亚规模最大、声誉最佳的英迪国际大学毕业的精英学子,在世界各地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与辉煌。


每次看到英迪的学生毕业,身为创始人的陈友信总会欣慰一笑,自己当年建校吃的苦没有白受!





27岁首创“双联课程”

致力于更多大马华人接受教育


1983年,27岁的陈友信从英国留学回国。


从小受到父亲影响的他,本打算在马来西亚发展自己所学的建筑业。但在陈友信进行市场调研时发现,当时有很多华人的孩子中学毕业后,面临着没有学上,以及出国留学两条路。


在马来西亚华人群体中,大多人并不仅仅只把华文当作一门语言,而是希望孩子能经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有认同感。


陈友信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机会,就联合几个朋友集资约100万令吉成立了英迪学院(Inti College)。


创业的艰辛不用多说,一直到1987年,英迪学院的各项筹备才准备齐全,开始招生。





学校成立却招生遇阻

曾在大马举办演讲却无一人参加


但这个时候,正处于大马的经济低谷期,不少高校都面临着招生的困难。


而陈友信创立的英迪学院,采用独一无二的“双联课程”,让不少学子为之踌躇。


双联课程,即英迪学院首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学校内开办和外国大学联合的教育体制,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对应国家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


这样的优势在于,普通学生只需付出到国外读书的约25%的花费,就能续读英美等国家的大学。


但在当时,首创“双联教学”的英迪学院却面临着招不到学生的惨状!


为了让更多人知晓“双联课程”的好处,陈友信曾在大马霹雳州的一家酒店精心准备了一次宣讲会,向大家科普。


他准备了上百个座位,就等着上台宣传,却没想到一个人也没有来参加,宣讲会失败!





硬着头皮全国巡讲

首批37学生,第二年就涨到400人

一举打开局面


为了招生,陈友信不得不在大马进行“全国巡讲”,结果仅仅招收到了37个学生!


但万事开头难,有人来上学,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在英迪学院成立之初,陈友信就表示,要把英迪学院办成大马最优秀的院校,为学生们提供最优秀的教育!


第二年,英迪学院新生人数达到400人,第二年下半年就已经收支平衡!


短短2年时间,陈友信就打开了没有学生的局面,一举震动了整个大马教育界。


这2年里,陈友信对内严格要求,提升教学质量;对外继续奔走全国宣传“双联课程”以及英迪的好处,才有了奇迹般转危为安的英迪学院。


如今,英迪学院已经成为大马最高学府之一,课程可衔接英、美、澳、加、新西兰等国家超过300所大学,为大马的发展贡献出了有生力量。


大马英迪学院




陈友信自幼家境贫寒

因父亲言传身教创办英迪学院

被封大马拿督


1956年,陈友信出生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华人家庭。


虽然家境贫寒,但陈友信的父亲却是一个敢做敢为的汉子。不仅艰苦拼搏,对于生活困难的人还经常伸出援手。陈友信从小接受父亲的言传身教,有了“兼济天下”的心思。


这也为他以后创办英迪学院留下了引子。


由于陈友信在国际教育上的杰出贡献,2002年获英国考文垂大学工商管理荣誉博士学位;2003年获英国赫特福德大学荣誉法律博士学位。并在2019年获得马来西亚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陛下册封拿督(P.M.W.)勋衔。





被称为“陈嘉庚精神的践行者”

短短3年就从无到有发展大马陈嘉庚基金会


除了父亲对他的影响,还有另一个人对陈友信的影响最大,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陈嘉庚。


2011年,陈嘉庚逝世50周年,陈友信与陈凯希联合丹斯里林玉唐、拿督张润安发起成立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并开展了多次活动。


2014年12月12日,大马举行盛大的“从侨到桥·走向世界: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成立一周年纪念晚宴暨第一届陈嘉庚精神奖颁奖典礼”。


短短3年时间,在陈友信的带领下,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从无到有的发展了起来。陈友信也被称为“陈嘉庚精神的当代践行者”!


由于陈友信数十年如一日的贡献,他还在2016年成功当选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简称“马中总商会”)会长。


陈友信加入大马总商会后,多次参与组织马中企业家大会,还首创了马中青年企业家论坛(MCYEC 2019),为孵化青年企业家创建平台,出谋划策。